吃出癌症?这些癌症与饮食习惯有很大关联
▎药明康德内容团队编辑
在一些后续开展的研究中,也进一步表明了许多类型的癌症和饮食之间存在着很强的相关性,比如肉类摄入量高的国家,结直肠癌发病率也高。通过控制饮食可以改变一些癌症的发病率;限制能量摄入,可以从总体上减少癌症的发生。
肺癌是全球最常见的癌症,大量吸烟会使肺癌风险增加约40倍。有研究表明,在吸烟人群中,水果和蔬菜摄入量较高的人,患肺癌的风险略低,但在从不吸烟的人群中,并没有发现这种联系。此外,摄入维生素A补充剂,有可能增加吸烟者患肺癌的风险。
乳腺癌是世界上第二大常见的癌症。肥胖可能增加绝经后妇女的乳腺癌风险。有研究表明,蔬菜摄入量的增加与雌激素受体阴性乳腺癌风险降低存在关联,而膳食纤维摄入量的增加与乳腺癌总体风险下降有关;在亚洲人群中,较高的异黄酮(主要来自大豆)摄入量与较低的乳腺癌风险之间,存在关联。至于上述几种联系是否是因果关系,还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。
图片来源:Pixabay
结直肠癌是全球第三大常见癌症。饮酒、吸烟、超重和肥胖会增加患结直肠癌风险。随着肉类摄入量的增加,结直肠癌的发病风险也会增加。2015年,IARC将加工肉类列为1类致癌物。以每天食用量140g计,每增加50g加工肉类,患结直肠风险增加17%;每增加100g红肉,结直肠风险增加18%。
增加牛奶和钙的摄入量,与结肠直肠癌风险的适度降低有关,这可能是因为,钙在肠腔内与次级胆汁酸和血红蛋白形成的复合物,可以降低结直肠风险。多吃各种水果、蔬菜和粗粮,它们富含维生素、矿物质、纤维和抗氧化剂,可在预防结直肠癌中起作用。
胃癌是全球第五大常见癌症,在东亚地区发病率最高。大量食用高盐或烟熏食物,会增加患胃癌风险。可能是因为这些食物中含有的亚硝酸盐进入人体后变成亚硝胺所致,此外,高盐食物可能会增加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可能性,引发胃癌。
减少吃盐腌制食品和烟熏食物摄入量,多吃水果和蔬菜以及血液中较高的维生素C含量,可能会降低患胃癌的风险;补充维生素A、硒和维生素E可降低胃癌死亡率;日本的一项研究还表明,随着绿茶饮用量的增加,女性(其中大多数是不吸烟者)患胃癌的风险也出现了下降。
图片来源:Pixabay
食道癌是全球第六大癌症死亡原因,中国河南省林州市属于食道癌高发地区。食道癌主要有两种类型,鳞状细胞癌和腺癌,其中鳞状细胞癌是全世界较为普遍的食道癌。肥胖是腺癌的危险因素,部分原因可能是因为肥胖人群更易患胃食管反流病;饮酒会增加患鳞状细胞癌的风险;吸烟会增加患两种类型食道癌的风险,但对鳞状细胞癌的影响更大;饮用65°C以上的热饮,也会增加食道癌风险。
戒烟,适度饮酒(如果饮酒),最好是不饮酒,多吃水果和蔬菜,保持健康的体重,有助于预防食道癌。
饮酒是肝癌的主要饮食相关危险因素。饮酒可导致肝硬化和酒精性肝炎,引发肝癌。超重和肥胖也是肝癌的危险因素。
被IARC列为1类致癌物的黄曲霉毒素,也会增加肝癌风险。黄曲霉毒素是由黄曲霉和寄生曲霉等某些菌株产生的有毒物质,当农作物在炎热或潮湿的条件下储存时,有可能产生黄曲霉毒素,并存在于由这些农作物制作的食品中。
适度饮酒、最好是不饮酒,减少肝硬化风险,接种乙肝疫苗,安全性行为,不吸毒,不共用注射器、针头或其他受感染的设备、可能带有血迹的个人物品,可降低肝癌风险。
图片来源:Pixabay
鼻咽癌虽不属于常见恶性肿瘤之一,但其发病率具有明显的地域分布特征,中国广东省、北非和东南亚地区具有较高的发病率。食用含盐的腌制食品与鼻咽癌的发生有关,因为这些食品中含有的亚硝酸盐,进入人体后会变成亚硝胺,而亚硝胺是一种致癌物质。世界卫生组织下属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(IARC)已将中国式咸鱼列为1类致癌物。
此外,鼻咽癌的发生还与爱泼斯坦-巴尔病毒(EBV)有关。EBV是一种普遍存在的人类疱疹病毒,可引起多种不同类型的癌症,如淋巴瘤和胃癌。
减少或避免食用含盐的腌制食品,多吃水果、蔬菜,补充微量营养素,如维生素C和叶酸,与鼻咽癌风险的下降有关。
[2] Esophageal cancer. Retrieved Mar 6 ,2020,from https://www.mayoclinic.org/diseases-conditions/esophageal-cancer/symptoms-causes/syc-20356084
[3] Stomach cancer. Retrieved Mar 6 ,2020,from https://www.mayoclinic.org/diseases-conditions/stomach-cancer/symptoms-causes/syc-20352438
[4] Eat Healthy. Retrieved Mar 6 ,2020,from https://www.cancer.org/healthy/eat-healthy-get-active/eat-healthy.html
注:本文旨在介绍医药健康研究进展,不是治疗方案推荐。如需获得治疗方案指导,请前往正规医院就诊。
版权说明:本文来自药明康德内容团队,欢迎个人转发至朋友圈,谢绝媒体或机构未经授权以任何形式转载至其他平台。转载授权请在「e药环球」微信公众号回复“转载”,获取转载须知。如有其他合作需求,请联系wuxi_media@wuxiapptec.com
推荐阅读
新冠肺炎防护合辑 (中) | 居家、工作、出行,如何做好疫情防护?
About us
e药环球 | 药明康德团队打造
点“在看”,分享健康新知